2011年5月21日

▌Lufthansa 德國漢莎航空Boeing 747-430M 1:600 Model


德國漢莎航空股份公司(德語:Deutsche Lufthansa AG),常簡稱為德航,是德國最大的航空公司,也是德國的國家航空公司(Flag Carrier),總部設於科隆,以法蘭克福國際機場為樞紐機場。名稱中的「Lufthansa」(國際音標:[ˈlʊftˌhanza])德文原意是「空中的漢莎」,「漢莎」源自13至15世紀北德地區強大的商業聯盟漢莎同盟。漢莎航空的歷史與德意志第三帝國建立和1945年的倒台息息相關。50年代得以重建,最開始使用的名字是「航空股份公司」(Aktiengesellschaft für Luftverkehrsbedarf,縮寫:Luft AG),後來又恢復使用「德國漢莎航空股份公司」的名稱。
漢莎航空的歷史可追溯自1926年。當時Deutsher Aero Lloyd與Junkers Luftverkehr AG兩間航空公司,於1月6日正式合併,成為了Deutsche Luft Hansa AG航空。早於1926年,漢莎已經擁有162架飛機,以經營歐洲間的航線,不久航線擴張至西班牙、巴西,甚至試航中國。直至1933年,Deutsche Luft Hansa AG正式改名為今天的Lufthansa。30年代末,漢莎航點最遠至泰國曼谷,及智利的聖地牙哥。而且更和中國政府合資成立歐亞航空,使用JU-52型客機飛行。
直至1939年,納粹黨執政的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;一直到1945年,德國戰敗,漢莎隨即於同年停航。由於包括漢莎在內的數間德國企業都被盟軍視為納粹的幫兇,因此它們都希望讓後人淡化以往公司的歷史。其後,德國被盟軍佔領,不久分為東德及西德。西德政府於1951年成立勞動委員會,以恢復德國戰後的交通。於是,由漢莎舊臣重組了LuftAG,並於1955年4月1日再一次正名為Lufthansa。同日,一架康維爾CV340客機,由漢堡市前往慕尼黑,便是漢莎戰後首個航班。於是,漢莎的官方立場,亦堅持自己是從1955年建業,而不是1926年。而漢莎航空於2005年4月1日慶祝其50週年,便是為了紀念他們在這一天重生,並且展望未來的里程碑。
在漢莎航空於1955年重新啟航時,另一邊的東德航空公司,亦想使用「Lufthansa」一名,於是導致東西兩德發生外交爭拗。最後,東德航空改名為「Interflug」,不過漢莎的飛機卻被東德政府禁止飛入其領空甚至西柏林,此情況直至90年代初柏林圍牆拆除,兩德統一才結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